咏荷诗赋在中国诗壇的历史上源远流长,很多名作至今仍脍炙人口,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留有“唯有绿荷红菡萏……卷舒开合任天真”的佳句。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,菡萏是未开的荷花,把含苞待放比作天真,不仅情趣横生,也给荷花付于了灵性。“任天真”,任意而随性自由舒展,十分惬意。更有宋代杨万里写出了西湖的荷花景观。他写到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,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"。这样的荷花诗流传千古。
精美的诗歌传统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,史淑梅也不例外,她继承传统而又厚积薄发,尤其可贵的是不落巢臼,对荷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。她在《咏荷》一诗中写到:“白里粉透红/绿裙飘水萍/纤腰舞/尖足泞/藕断丝连最多情/生在水中睡水中/梦在水中不求荣。”先写出荷花的美好形态,然后用“梦在水中不求荣”,开出强大的主题。通常人多以“出污泥而不染”来形容荷花的高贵品质。而史淑梅却另辟蹊径,用“不求荣”三个字开篇。亭亭玉立而不向荣华富贵、张扬自显低头,使荷花的内在品格更加受人尊崇。看一个人的追求,常能分辨出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的取向,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本质所在。她同时还不忘“藕断丝连最多情”的个性特征,进一步写出了荷花情深义重的心里美。
在另一首名为《春荷》的诗中,她写到:“暴雨倾盆池水吟/霹雳闪电惊断魂/荷花仙子无处躲/就当瑶池沐浴身。/狂风救美扯乌云/阳哥依旧把花怜/清水仙子更衣后/光彩夺目满池春。”这首诗简直就是给我们播放了一部“微电影”。春天的雨中荷花,人格化了的仙子,水灵灵地出落在我们的面前。这个本来司空见惯的雨打荷花的景观,却写得如此欢快生动,把太阳比做哥哥,也是十分精彩而又少见的比喻。
还有一首名为《雅荷》的诗,其中写到“根吻根蒂污泥中/牵手搭肩满池景/清高文雅笑浪漫/不与百花去争宠。”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毛主席的《卜算子·咏梅》,其中有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,待到山花烂漫时,它在丛中笑”的名句。而“不争”恰恰反应映出梅花充满自信而英姿飒爽的性格与品味。而《雅荷》中,“不与百花去争宠”,也恰好反映了荷花的美好品格。
争与不争,仅一字之差,就表明了对事物的两种态度,梅花也好,荷花也好,它们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早已有数的。
史淑梅还写了不少有感于荷花的诗。粉荷、红荷、白荷、紫荷,各种颜色的荷花都有涉猎,美不胜收。
她在描写白荷时写到:“细雨柔皮鞭/荷叶微微颤/晶莹泪滚动/绿裙白衣衫。”雨水如泪珠在叶片上滚动,琳琅满目。她接着说:“远看风骚动/近观手足情。”触景生情,使景物与心绪联系起来。她觉得“绿叶拖起万般情。”
她在描写“荷塘月色”时写到:“月影投池洗把脸/风移荷动把月牵/天起乌云遮明月/一池清水抱荷仙。”她每每写景都用动态的手法,童话般动起来,让景色更有感染力、生命力。
史淑梅作品的特点总是触景生情,有感即发,而且观察事物仔细入微,篇篇章章都清朗明快,不故做朦胧,不搞晦涩扭捏,充分体现抒情诗的自然美,和“托物言志”的直达心境。
读了史淑梅的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《书媚的诗》中的各聚色彩的咏荷诗后让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!她的诗不是浓妆艳抹、不是刻骨的柔情蜜意、就像一弯弯唱着歌的清澈见底小溪在人们的心底缓缓流淌......(卜雅琴)